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认为,“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,故有益母、益明之称”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也将其列为上品,历代本草均有收载。
而唐代的《外台秘要》将其题名为“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”。其方为五月五日采益母草全草,晒干,捣碎为末,用面粉加水和成团,如鸡蛋大,晒干后又放入炉中烧炼,药的下面先铺一层炭,上边还要再覆盖一层炭,开始用猛火烧约一顿饭的时间,再改用文火煨养一昼夜。这时,益母草即变成白色,把药取出使之凉透,倒入瓷钵中研成极细的粉末,收贮瓶中,密封不使受潮,用的时候再拿出来。
制作这种药丸非常讲究,包括采药的时间、药材的品色、制药过程中的火候等,只要有一个细节做不好,药丸将变黑变黄,失去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