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,糖尿病正在向儿童、青少年蔓延。近年来,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现流行趋势。1980~1995年,日本高中生2型糖尿病发病率几乎翻倍增加,在儿童中,比1型糖尿病更常见;在美国某些地区,2型糖尿病患儿占新增糖尿病患儿总数的45%;据台湾地区报告,6~18岁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6.5/10万;上海部分地区学龄儿童2型糖尿病筛查结果显示: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47.9/10万。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,常发生在年轻人中的1型糖尿病和曾被认为在儿童中罕见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有惊人的增幅。
我国一份研究资料显示,年龄≤18岁儿童超重的发生率约17.6%,肥胖的发病率为5.6%;而在某些经济发达城市中,儿童肥胖的发病率高达20%。据美国的一份临床研究报道,1982~994年儿童肥胖患病率逐年增高,伴随而来的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近9倍。这说明,儿童2型糖尿病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。随着我国儿童肥胖发病率的不断增长,可以预见我国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将大幅度上升。我国儿童肥胖率已达8.1%,而儿童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人数的5%,并且以每年10%的增幅上升。过去被认为是中老年人“专利”的2型糖尿病,目前在儿童中日渐增多。
健康宝宝——不等于胖宝宝
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,还没有对儿童2型糖尿病流行现状进行过大规模调查,但普遍一致的认识是,儿童肥胖、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明显增加。有人估计儿童2型糖尿病可能已经占到糖尿病患儿总数的一半。日本有一份资料称,该国的糖尿病患儿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甚至高达5/6。现在来看,伴有肥胖、假性黑棘皮病,同时有高血压、血脂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儿童,都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,这种情况非常令人担忧。
儿童肥胖与2型糖尿病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因果关系,但它会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增高。从医学角度来看,营养摄入过多会加重身体代谢的负担。很多肥胖儿童虽然表现为脂肪过多,但实质却是其体内可能已出现胰岛素抵抗、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先兆等内环境紊乱。儿童期单纯肥胖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,因为它除了与成年期以后的心血管疾病、代谢性疾病等有直接联系之外,对儿童的健康、各方面能力以及内在潜能的表达都有严重的伤害。所以,看上去胖胖的、很有福相的宝宝,并不一定就是健康宝宝。
溺爱——罪魁祸首
长期的调查研究显示,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,并且与贫富差异无关。中国家长的预期值和心理需求,往往都通过喂养孩子的方式来表达,而且可能从孩子的婴儿期就已经开始过量喂养。对于儿童肥胖来说,家长是启动原因,而儿童是被动原因。
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,不舍得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,如挑食、不吃早餐、长时间看电视、玩电脑、不爱运动等,导致孩子的体重直线上升。他们不知道的是,孩子胖了以后,其实受苦的还是孩子。因为肥胖会引起高血压、血脂紊乱、高胰岛素症等多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,并且其患心脏病、动脉硬化、肿瘤、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体重的孩子。多重伤害——心理、行为、能力
肥胖引发的后果首先对儿童胜利机能的影响。机体一旦肥胖,必然需要提前动用心肺的储备,而这种超前动用会造成心脏、呼吸系统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。到了成人阶段,这些器官的功能都会相应地下降。这也是肥胖容易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的生理基础。
除此之外,肥胖对儿童的心理、行为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。由于肥胖本身的影响或者是周围环境对肥胖人群的歧视,孩子易产生自卑心理,直接造成了这些孩子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,久而久之,将导致儿童行为压抑。肥胖孩子进入成人阶段后,所面临的婚嫁、就业、生活质量的压力也会很大。肥胖将影响孩子现在以至将来的正常生活,因此,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儿童肥胖问题,尤其是家长们应该提高认识,不要盲目地“喂养”出小胖子来。
|
邮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欢迎批评指正 郑重声明: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,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1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备11003868号